思政教育要追求无痕之美_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__刘瑞丰__王艳丽

吉林日报/2020年/4月/8日/第007版

评论

思政教育要追求无痕之美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刘瑞丰王艳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我国教育专家关鸿羽也提出“不教而教”,“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不是批评斥责,不是强制惩罚,而是淡化教育痕迹,让受教育者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被潜移默化”。潜移默化的无痕教育之美,是一种值得追求的教育理想,对以塑造健全人格为己任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尤其如此。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的题目是风,但全诗却没有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的外部形态,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的改变,去表现风的柔情与强悍。的确,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万木凋零;能催开早春的鲜花,姹紫嫣红;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波涛汹涌;刮进竹林时能把翠竹吹斜、沙沙作响……风本无形无相却无时无刻不在真实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最成功、最好的教育就应像风一样不着痕迹却又使痕迹无处不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像“解落三秋叶”之风那样不急不躁地去解开学生的思想症结,像“能开二月花”之风那样满怀柔情地去唤醒学生如花般美好的心灵,像“过江千尺浪”之风那样荡涤心灵,像“入竹万竿斜”之风那样引发学生的共振共鸣。

这并不是在过度夸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之作用而忽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并非一味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性而忽视其灌输性。恰恰相反,这是在更高维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省思,使其本真之境得以进一步澄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所指出的思政课“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无论是显性教育抑或是隐性教育都应是无痕的,即不让学生感受到别人正在对他进行硬性灌输,从而产生抵触和反感。因为一切教育的本质都应是自我教育。

在显性的思政课教育的灌输中教师要做到“有理讲理”“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寓政治于学理,避免学生产生被灌输之感,同样有“无痕”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在解答我们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时,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向学生灌输个人理想必须服从于社会理想的观念,而是必须让学生首先明晰个人的价值选择并不是个体的任性,而是受社会的各种条件的制约的,学会在“我到底要什么”和“我们到底要什么”这对矛盾当中看待社会中的各种价值冲突,从而不着痕迹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风本无形,看不见亦不可触摸,只能经由外物变化去知晓,通过生命个体的体验去感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亦应当如此,它应当有生命、有感情,能够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才能因材施教而又殊途同归地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辱使命。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似风,拥有无痕之美;愿无痕教育的理念似风,悄无声息地吹进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心中……

第1页 共1页

全部预览完毕

相关推荐

随机推荐

其他